每个孩子都是天使,他们或像大树那样枝繁叶茂,开花结果,或像小草一样娇小脆弱却努力发芽。我们在为大树欢呼喝彩的同时,也要关注小草,给他遮风挡雨、浇水施肥。
第一次知道潘丽丽(化名)这个小朋友是通过中心的前辈朱桂珍老师。丽丽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都是听障人士,丽丽的哥哥也是听障儿童,已经康复了几年,小小的丽丽出生不久后也发现了听力损失问题~
谁能想到,在这样的情况下,如今5岁多的小丽丽不仅能听会说,而且语言、运动、性格、生活自理等各方面发展逐渐追平健全儿童,即将步入普小,我们在为小丽丽高兴的同时,也希望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大家。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~
小小“听障萌娃”牵动艺萌老师的心
小丽丽家中,爷爷算是主力,全家人的低保和孩子的康复项目都只能跟爷爷沟通,但是爷爷奶奶年纪较大体弱多病,行动不太方便;爸爸妈妈是听障人士,不能跟人交流,更别说参与孩子的康复了。在此情况下,朱桂珍老师就每周去她家里,给兄妹俩做康复训练。
第一次见到丽丽是2019年3月,湖北省残联的助听器捐赠项目中,那天老师去家里接的丽丽和奶奶以及妈妈,现场湖北省残联的领导详细的了解了孩子家里的情况,并细心的告知了助听器的使用及保养。当时丽丽虽然听不到声音,也不会说话,但是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告诉我们,她对周围的事物都很好奇,她想去感受,去聆听,去探索~
丽丽期盼的眼神和懵懂又可爱的样子,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也坚定了我们的决心,无论如何,我们都要带她聆听这世界的美妙!
不让“家长难题”成为孩子康复的障碍
带上了助听器后,就要抓紧时间进行康复训练了,她家在城西,康复中心在城南,距离不算太远,但是对于她们家来说每天接送却是个非常大的困难?这可怎么办,经过中心田洪争主任的协调,最终决定收小小的丽丽在中心周托,由中心老师每周一早上去她家里接,周五再送孩子回家,风雨无阻,就这样一接送就是三年多。
孩子小,需要老师们倾注更多的爱心、耐心和责任心才行~丽丽的康复过程中,先是适应环境,孩子怕生、爱哭,老师们既是老师也像妈妈,给她足够的关爱,生活上给她帮助,给她买衣服鞋子、给她带好吃的,渐渐地她适应了周托生活,很依赖老师,也能跟着老师安静的学习了。
会开口≠会交流,看老师巧妙教学
经过康复训练后,丽丽能模仿说一些简单的句子,也能念简单的儿歌,但是日常生活中,我们发现她对于简单的问话不会回答,只是认真的看着你,例如:你吃饭了吗?你上不上厕所?等问题。因为孩子是在康复中心周托,回家后没有人教她说话,甚至回家后就不戴助听器了,没办法,所有的康复训练包括生活中的情景对话都只能康复老师承担。好在有陈建玲老师和我搭班配合,像简单的问句交流孩子不懂得回答时,我和陈老师就会配合着一个人问,一个人答,让孩子观察后再学习。
有一些是需要提前准备的,比如:昨天我们吃了什么?我们就要在前一天吃东西的时候强调,今天我们吃了某某和某某,然后拍照留下图片,第二天再问的时候就可以用照片辅助孩子回忆。有时候陈老师会特意“做错事”或者“说错话”,我会“纠正”她的行为或说话,配合得非常默契。这样的场景多了,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显著提升。
全面融合,助力孩子回归主流社会
康复中心全日制课程设置得很丰富,有个别化训练、感统训练、言语矫治、集体课等,其中集体课中有口舌操、健康、科学、社会、语言、艺术、户外活动、区角活动、儿童剧表演等等。 如今丽丽5岁多了,语言、运动、性格、生活自理等各方面发展逐渐追平健全儿童, 爷爷对丽丽的康复效果很满意,每次跟老师联系时、老师去接送时都会跟老师说感谢,感谢国家政策好,更感谢康复中心老师们的教育和关爱。
今年9月开学时,家长就要送丽丽去普小学习了。说实话,在和丽丽相处的这3年多时光里,我们既是师生、是朋友、更似母女,看到丽丽的华丽蜕变,我知道属于她的筑梦人生已经开启了!我由衷的觉得特教真的是个平凡而伟大的岗位,是一个让人时常收获幸福和感动的岗位,是我将为之不懈奋斗的岗位,因为它承载着太多宝贝们及家长们的殷切盼望!
当然,孩子的康复成果是需要不断强化和巩固的,我们会根据孩子入普小后的康复及学习情况,给她制定合适的个别化训练内容和形式,我们孝感艺德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将持续为宝贝的学习护航~
供稿:孝感市艺德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/ 康复教师吴梦黎
康复教师 吴梦黎
艺萌优秀康复教师
从事学前教育11年,康复教育5年
获得教师资格证(幼儿园)
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人员学前教学培训证
儿童言语语言发展问题咨询指导师证
ABA孤独症康复专业技能培训证书
擅长:学龄前儿童集体课教学